查看原文
其他

北大/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刘忠范、亓月团队 Adv. Mater.:超大尺寸、超宽带强电磁屏蔽性能的柔性铁磁石墨烯石英纤维织物的制备

老酒高分子 高分子科技
2024-09-08
点击上方“蓝字” 一键订阅

随着电子设备和无线通信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电磁干扰问题正在以一种无形的方式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和信息安全。抗电磁干扰也因此成为了人们广泛关注的技术领域。常用的电磁屏蔽材料,如金属、金属基复合材料、导电高分子聚合物等往往受限于其高密度,窄屏蔽带宽和高脆性,无法得到广泛应用。以石墨烯材料(如石墨烯薄膜、石墨烯泡沫、石墨烯纳米片等)为代表的新型电磁屏蔽材料在电磁波的反射和吸收领域表现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受石墨烯本征性质的限制,材料难以兼顾宽频带和高强度的电磁屏蔽效能。此外,新型电磁屏蔽材料的尝试大多停留在实验室水平,距离电磁屏蔽特种材料的大规模批量生产与工业级应用仍存在较大差距。

近期,北京大学、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刘忠范—亓月研究团队在柔性石墨烯石英纤维制备与应用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该团队首次报道了利用卷对卷化学气相沉积(CVD)技术批量制备大面积、轻质、柔性、具有超宽带强电磁屏蔽效能的铁磁性石墨烯石英纤维织物(FGQF),相关成果以“Ultra-broadband strong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shielding with ferromagnetic graphene quartz fabric”为题,于2022年05月23日在线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上。北京大学为该工作的第一单位,贵州民族大学为第二单位,北京石墨烯研究院为重要参与单位。


本工作利用卷对卷CVD批量生长系统首次制备了超大尺寸柔性铁磁石墨烯石英纤维织物(FGQF)。通过精确控制石墨烯的氮掺杂类型,实现了具有高电导率(3906 S·cm–1)和高磁响应(室温下饱和磁化强度达0.14 emu·g–1)的铁磁石墨烯层的制备(图1a)。同时,FGQF织物特殊的编织结构在材料中引入了额外的电磁波多重反射和多通道吸收,进一步增强了材料的电磁屏蔽效能。1 mm厚度的FGQF在超宽频带1-18 GHz下表现出107 dB的超强屏蔽效能,同时实现了高电磁干扰屏蔽效率和宽抗电磁干扰频带(图1c)。利用团队自主研制的石墨烯卷对卷连续CVD生长系统(图1b),实现了FGQF的规模化制备,单批次制备尺寸高达10×0.5 m2(图1d),这为材料的实际应用提供了重要基础。


 

图1:FGQF的制备。(a)石墨烯石英纤维织物结构示意图(黑色、红色圆球分别代表碳原子、氮原子)。(b)团队自主研制的石墨烯卷对卷连续CVD生长系统。(c)FGQF的电磁屏蔽效能。(d)制备得到的尺寸为10 m × 0.5 m的大面积FGQF。


基于FGQF的高导电性、铁磁性和特殊的编织结构,当电磁波到达材料表面时,其与石墨烯表面自由载流子发生相互作用,部分电磁波被反射。通过优化空气-材料界面处的阻抗匹配,剩余电磁波将进入FGQF内部,与FGQF导电网络匹配,并在其编织结构中产生多重内反射。因此,具有高电导率和高磁响应的铁磁石墨烯层可以实现对电磁波能量的有效吸收和衰减(图2a)。具体分析FGQF纤维布中的单根铁磁石墨烯石英纤维(直径约7 μm)的屏蔽机理,电磁波在与相邻纤维阵列发生多次内部反射,而多层铁磁石墨烯可对多次反射的电磁波进行高效吸收,进一步衰减电磁波能量,从而获得高电磁屏蔽效能(图2b)。



图2 FGQF的电磁屏蔽机理。(a)FGQF织物的电磁屏蔽过程。(b)FGQF单丝的电磁屏蔽过程(黄色区域为石英纤维,黑色区域为氮掺杂石墨层)。


北京大学刘忠范院士、亓月助理研究员、河南大学陈珂教授、美国莱特州立大学终身教授Zhiqiang Wu等人为该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贵州民族大学副教授、北京大学博士后谢雅典、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刘珊、北京大学博士生黄可闻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贵州省科技支撑项目、贵州省基础科学研究基金、河南大学基础研究专项和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项目的支持,也得到了北京大学刘开辉教授和新加坡国立大学陈召龙博士的支持与帮助。


原文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2202982


相关进展

北大刘忠范院士团队《Nano Letters》:亲水、洁净石墨烯用于细胞培养和冷冻电镜成像

北京大学刘忠范院士团队《Adv. Mater.》:石墨烯的本征浸润性

北京大学刘忠范院士、张艳锋教授《Adv. Mater.》:基于石墨烯/陶瓷复合材料的新一代级联式压电换能器

刘忠范院士:“卡脖子”技术是熬出来的,不是简单用钱砸出来的

苏州大学—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协同创新中心刘忠范—孙靖宇课题组博士后与科研助理招聘启事

刘忠范院士: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成了口

北京大学刘忠范院士团队和清华大学张莹莹课题组特约综述:天然高分子基柔性传感和能源器件

北京大学刘忠范院士课题组和彭海琳教授课题组在氮掺杂石墨烯大单晶制备取得新进展

北京大学刘忠范院士课题组和彭海琳教授课题组在超洁净石墨烯制备方向取得系列新进展

北京大学刘忠范院士课题组和彭海琳教授课题组Nature Materials综述:石墨烯制备决定产业化未来

北京大学刘忠范院士课题组和彭海琳教授课题组发文介绍石墨烯化学气相沉积制备方法

高分子科技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info@polymer.cn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这里“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高分子科技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